首页小/初/高教育 小学课件 文档列表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2讲逻辑推理专题简析:
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:排除法、假设法、反证法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:
1,选准突破口,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;
2,根据题中条件,在推理过程中,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,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;
3,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,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,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,说明假设是正确的;
4,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,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。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2讲逻辑推理
351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28讲线路问题【专题简析】
 比较几条线段的长短或一根绳子如何一刀剪成四段等等,这类题目非常有趣,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观察,认真思考。
比较线段的长短,可借助方格图数一数,每条线段占几格,横的、竖的、斜的分别比一比,很快就可以比出哪条线段长些。将绳子对折剪开时,别忘了对折一次,有一处相连,再对折一次,又有两处相连,所以剪开后的段数中必须去掉相连的几处。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28讲线路问题课件和习题
350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0讲数字趣题课件与习题,解答数字问题可采用下面的方法:
1,根据已知条件,分析数或数字的特点,寻找其中的规律;
2,将各种可能一一列举,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部分,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结论;
3,找出数中数字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,转化成“和倍”、“差倍”等问题。
4,条件复杂时,可将题中条件用文字式、竖式表示,然后借助文字式、竖式进行分析推理。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0讲数字趣题课件与习题
349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8讲一般应用题(二)课件和习题,专题简析: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,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,但是,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“转化”向基本的问题靠拢。因此,我们在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要善于分析,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从而正确解答。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8讲一般应用题(二)课件和习题
342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11讲错中求解,在加、减、乘、除式的计算中,如果粗心大意将算式中的一些运算数或符号抄错,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。这一周,我们就来讨论怎样利用错误的答案求出正确的结论。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11讲错中求解
335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5讲植树问题【专题简析】
植树的学问真不少,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问题,做这类题目要多动脑筋,弄清题意,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,掌握植树的解题方法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植树的问题,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植树,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,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植树,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,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,应该看清楚题目要求,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,结合已知条件,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。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5讲植树问题课件和习题
331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17讲倍数问题(二)课件和习题,专题简析:解决倍数问题的关键是,必须确定一个数作为标准数,并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,找出其它几个数与这个标准数的倍数关系,再用除法求出这个标准数。由于倍数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变化,要求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解题技巧,灵活解题。

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:
和数÷(倍数+1)=较小数
较小数×倍数=较大数
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:
差数÷(倍数-1)=较小数
较小数×倍数=较大数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17讲倍数问题(二)课件和习题
330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讲比谁的眼力好,可以从图形的形状、位置、大小、方向等方面观察、比较。要学会这种本领,小朋友一定要认真观察,根据前后几个图形的排列,找出变化的规律,举一反三
小学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讲课件习题
325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8讲图文算式(一),【专题简析】
算式谜是常见的猜谜游戏,通常在这些式子中含有一些用汉字、字母表示的特定的数字,要求我们根据一定的法则和逻辑推理方法,找到要填的数字。解答这类题目,要分析算式的特点,运用加、减的运算法则来安排每一个数。一个算式中填几个数时,要选好先填什么,再填什么,选准“突破口”,其他就好填了。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18讲图文算式(一)课件和习题
322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7讲最优化问题,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:完成一件事情,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,效果最佳。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。我们还会遇到“费用最省”、“面积最大”、“损耗最小”等等问题,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(小)值,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。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“最优化问题”。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7讲最优化问题
320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2讲作图法解题课件与习题,专题简析:
用作图的方法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来,使题意形象具体,一目了然,以便较快地找到解题的途径,它对解答条件隐蔽、复杂疑难的应用题,能起化难为易的作用。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或者几个数的和差、倍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,求其中一个数或者几个数问题等应用题时,我们可以抓住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,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,从而列出算式。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2讲作图法解题课件与习题
314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9讲一般应用题(三)课件和习题,专题简析
解答一般应用题时,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:
1.弄清题意,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;
2.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,找出解题的途径;
3.拟定解答计划,列出算式,算出得数;
4.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,结果是否正确,最后写出答案。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9讲一般应用题(三)课件和习题
312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26讲巧算年龄,专题简析:
年龄问题是一类与计算有关的问题,它通常以和倍、差倍或和差等问题的形式出现。有些年龄问题往往是和、差、倍数等问题的综合,需要灵活地加以解决。解答年龄问题,要灵活运用以下三条规律:
1,无论是哪一年,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;
2,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,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;
3,随着时间的变化,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。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26讲巧算年龄
302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4讲趣味数学【专题简析】有一些有趣的题目,不要列复杂算式计算,但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可能落入“圈套”。要想正确解答这些题目,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,有时还要打破“常规”去想。解答这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,要靠认真读题,领会题目的意思,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,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。
小学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4讲趣味数学课件和习题
301
0
下载文档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7讲最小公倍数(二)课件与习题,专题简析: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,解题方法比较独特。当有些题中所求的数不正好是已知数的最小公倍数时,我们可以通过“增加一部分”或“减少一部分”的方法,使问题转换成已知数的最小公倍数,从而求出结果。
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第27讲最小公倍数(二)课件与习题
300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34讲推理计算课件习题,【专题简析】
 我们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使不相等变成相等,在分东西的题中,有很多把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相等数量的问题,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,再进行移多补少。
解决这类问题,首先要明确“移多补少”至相等时,移的部分是相差部分的一半,由相等移为不等,相差的部分是移的部分的两倍。如果说移后,两个数量仍然不相等,要知道原来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,你会吗?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34讲推理计算课件习题
293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33讲间隔的学问,【专题简析】在实际生活中,像植树这种特殊问题应用较广。学会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,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,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面临的新问题。解决这一组练习题,首先要应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,两端都种树,种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;如果围成一个圆,棵数与间隔数相等。如果要求种的棵数较少,应该公用的棵数越多越好;种的棵数要最多,应该没有公用的棵数。运用这些关系,看清题意,就能算出正确结果。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33讲间隔的学问课件习题
291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6讲二进制,专题简析:
二进制就是只用0和1两数字,在计数与计算时必须“满二进一”,即每两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最高的单位。
二进制的最大特点是:每个数的各个数位上只有0或只有1两种状态。
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可以互相转化。
1,将一个二进制数写成十进制数的步骤是:(1)将二进制数的各数位上数字改写成相应的十进制数;(2)将各数位上对应的十进制数求和,所得结果就是相应的十进制数。将十进制数改写成二进制数的过程,正好相反。
2,十进制数改写成二进制数的常用方法是:除以二倒取余数。
3,二进制数的计算法则:
(1)加法法则:0+0=0  0+1=1  1+0=1  1+1=10
(2)乘法法则:0×0=0  0×1=0  1×0=0  1×1=1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6讲二进制
284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4讲行程问题(二),专题简析:
行船问题是指在流水中的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,它也有路程、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。因此,它比一般行程问题多了一个水速。在静水中行船,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船速,逆水的速度叫逆水速度,顺水下行的速度叫顺水速度。船在水中漂流,不借助其他外力只顺水而行,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水流速度,简称水速。
行船问题与一般行程问题相比,除了用速度、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外,还有如下的特殊数量关系:
顺水速度=船速+水速
逆水速度=船速-水速
(顺水速度+逆水速度)÷2=船速
(顺水速度-逆水速度)÷2=水速
举一反三4年级奥数第34讲行程问题(二)
281
0
下载文档
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5讲锯木头专题简析:
爬楼梯遇到层数问题,主要是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,楼数比楼梯层多1。锯木头的段数问题,主要是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。同样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,应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的间隔数多1。解答这类问题,先考虑这些问题的差别所在,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。
小学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第5讲锯木头课件和习题
278
0
下载文档
返回顶部